[冰后隙 ]形成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6:47:06

冰后隙 粒雪原与围绕山峰的陡峭冰壁之间有一道张开的裂隙将它们分隔开来,这在盆地的上端附近可以看到。这就是冰后隙,越过冰后隙(通常借助于一座不坚固的雪桥)常常是攀登阿尔卑斯山峰的一个严重问题。它表示运动中的冰体离开围绕着的盆壁的地点。

边缘冰隙(Randkluft)这种地形是冰斗背后的岩面与粒雪或冰斗冰川之间的裂隙。它是由于岩壁的热辐射所引起的融化而形成的。

冰隙 当坡度增加时,冰面便被裂隙或冰隙割裂开来,因为冰内的差异运动产生张力和剪切力。它们可能是横向裂隙(即它们横穿冰川),这是由于坡度增大而形成的;或者是纵向或边缘的裂隙(即与流向平行)。进一步的细分包括人字形冰隙(例如冰边缘附近的裂隙被加以旋转和扭曲)和外展冰隙,它们一开始是纵向,然后向侧部展开。在坡度明显增大处,冰隙以各种方向交叉,形成冰瀑,即一个使人头昏目眩的深切裂隙和孤立冰塔(seracs)的迷宫。阿莱奇冰川坡度相当均一,无明显的冰瀑,但是从布朗峰峰巅以下的雪原流出的部分冰川,十分迅速地下降到沙莫尼山谷,结果它们形成复杂的冰瀑。博松冰川在仅3.2公里(2英里)之内便从大米来兹高山酒馆(Grand mulets mountain inn)附近约 3000米(10000英尺)处下降大约 1000米(3000英尺),形成一条极为壮观的冰瀑。冰崩是陡峭冰瀑的常见特征; 1965年8月,从瑞士萨斯谷地的阿拉林(Allalin)冰川上的一次大冰崩,埋葬了一个筑坝工地上近100名工人。